《管理世界》2025第2期论文、录用周期

会员社区
| 来源:《管理世界》2025年第2期目录
来源: 《管理世界》2025年第2期

目录

01 全球价值链创新溢出效应与机理——基于先进制造企业代工/买供关系的实证研究

俞荣建,等

02 链“岛”成“陆”:公共数据开放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沈坤荣,林剑威

03 重新评估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兼论收入再分配效应测量的理论澄清

戚昌厚,胡一凡,岳希明

04 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税收治理效应研究——来自集团企业海外避税的证据

赵仁杰,等

05 国地税机构合并与政府补助策略性调整

张浩天,卢盛峰

06 医疗服务模式改革与信用就医:一项田野实验研究

吴记,等

07 行稳方能致远:中国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与价格政策评估

张赟懿,等

08 悖论式困境、高管认知框架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刘洋,董久钰,焦豪

09 以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生产网络模型的重点节能增产行业选择

傅春杨,于也雯,龚六堂

10 财政金融协同的地方债务管理路径探索——基于城投公司承建专项债券项目的研究

钱一蕾,钟宁桦,沈一童

11 双重差分法的安慰剂检验:一个实践的指南

陈强,齐霁,颜冠鹏

12 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创新风险和企业研发外包——基于“专利保险试点”政策的微观检验

孙浦阳,栾泽华,于春海

# 01 #

题目:

全球价值链创新溢出效应与机理——基于先进制造企业代工/买供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

俞荣建(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徐玉蓉(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姚力(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 项丽瑶(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

摘要:

跨国公司对本土企业的创新溢出,是全球价值链演进的前沿问题。既往研究多关注跨国公司对本土企业的“技术转移”,鲜见迥异于技术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且未考虑全球价值链的异质性、产品内分工和产品间分工两个视角的全球价值链研究是分立的。代工关系(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过程解构型)和买供关系(基于产品间分工的模块解构型)两种异质性全球价值链,具有何种不同的创新溢出效应、组织间关系特征对两种链条的创新溢出效应有何影响?采用同时嵌入代工关系和买供关系这两种迥异类型全球价值链的9个先进制造行业代工企业、597对代工/买供关系的2150条交易样本,基于2012~2022年代工企业和交易伙伴之间的年度交易额,结合专利引用和后续创新数据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两种异质性全球价值链的创新溢出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代工关系的创新溢出效应显著强于买供关系,且两种关系的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组织间关系的多维特征,对两种类型全球价值链创新溢出效应及其差异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将全球价值链技术转移研究推进到创新溢出研究,弥合了产品间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两种异质性全球价值链研究相互分立的鸿沟,对全球价值链研究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本文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创新决策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创新溢出效应,代工关系,买供关系,组织间关系特征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9-1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3-6、2024-5-18、2024-8-11

拟录用时间:2024-12-26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专利引用数据

世界各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

上市公司-价值链升级数据

# 02 #

题目:

链“岛”成“陆”:公共数据开放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作者:

沈坤荣(南京大学商学院) 林剑威(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

随着链接各部门数据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陆续上线,原本封闭在政府各部门内的“数据孤岛”,有望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陆”。本文以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公共数据开放的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9~2020年中国专利全量数据集构造的多维数据结构,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并且由于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公共数据开放对于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其他技术领域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的增加既满足了技术创新对公共数据资源的需求,也通过创设数据应用场景而促进了技术创新,这使得更多专利内嵌入数字技术,推动了数字技术向各技术领域的渗透融合。本文量化评估了公共数据开放的技术创新效应,为数字时代背景下政府优化新型公共服务供给,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实践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数据要素,创新,数字技术,不确定性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2-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4-26、2024-9-4、2024-10-12

拟录用时间:2024-12-26

马克相关数据:

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明细数据

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

企业数据资产化221个词频统计

# 03 #

题目:

重新评估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兼论收入再分配效应测量的理论澄清
作者:

戚昌厚(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胡一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岳希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

再分配效应测量方法的不一致,导致目前关于社会保障再分配效应的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就收入再分配效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分解法两类测量方法展开讨论,在重新评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基础上,澄清当前收入再分配效应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但继续等比例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仍有待提高。分项社会保障支出中,各项政策均能缩小收入差距;从边际上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相对较高,进一步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金规模会扩大收入差距;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金则具有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收入差距,总体效应,边际效应,相对贡献值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5-15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8-21、2024-10-11

拟录用时间:2024-12-4

马克相关数据:

泰尔指数、城乡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富裕指数

共同富裕-共同度指数

# 04 #

题目:

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税收治理效应研究——来自集团企业海外避税的证据
作者:

赵仁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欣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华臣(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周小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

数字时代政府部门的海量数据能够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会制约大数据治理效能的发挥,加快跨部门数据融通和信息共享迫在眉睫。本文围绕跨国企业海外避税治理中的信息获取难题,基于各城市商务部门向税务部门共享企业境外投资信息的政策实践和手工整理的2009~2021年上市集团公司关联网络数据,分析境外投资信息共享的税收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境外投资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会显著降低母公司在避税天堂的投资,但对企业在非避税天堂的投资没有明显影响;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对企业海外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较大和面临更强税收征管的企业中,在税率较高的避税地表现更为明显;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会降低跨国公司与避税天堂的关联交易,并且主要表现为减少向关联方低价销售的转让定价行为,这是跨部门信息共享抑制税基侵蚀的重要机制。本文不仅为新一轮全球税收竞争背景下治理跨国公司利润转移和促进投资回流提供了重要启示,更为数字时代通过构建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发挥大数据信息的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跨部门信息共享,税基侵蚀,利润转移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1-2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7-26、2024-10-10

拟录用时间:2024-12-24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测算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指数

# 05 #

题目:

国地税机构合并与政府补助策略性调整
作者:

张浩天(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卢盛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提高财税政策配置的有效性是当前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府竞争过程中收支策略互动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地税机构合并对政府补助政策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地税机构合并使得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显著减少,并且这一效应从时间趋势上是持续的。机制分析发现,国地税机构合并遏制了与税费挂钩的低效政府补助、减少了不合规的政府补助,整体上看虽然降低了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但提高了政府补助资金的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地税机构合并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抵消其对企业进入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方政府补助策略调整的逻辑,对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格局、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地税机构合并,政府补助,策略调整,全国统一大市场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2-25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5-11、2024-8-19

拟录用时间:2024-11-29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数据

地级市市场化指数

上市公司、地区要素市场扭曲、错配、发育

# 06 #

题目:

医疗服务模式改革与信用就医:一项田野实验研究
作者:

吴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郭咏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林浩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吴小龙(中山大学商学院、中山大学·深圳创新创业与科技金融研究中心) 张熙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

看病难,其成因之一为“窗口排队”和“频繁支付”的诊疗流程繁复。为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就医体验,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改革。然而,利民政策面临现实挑战,带来患者诊疗费用未及时缴纳及医院管理成本增加的风险。本文基于国内某三甲专科医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改革的现实场景开展田野实验,从框架效应和解释水平理论出发,系统探索信息设计对患者支付医疗欠费的助推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基准提醒信息,个人框架和社会框架信息均有效促进患者支付医疗欠费,个人框架信息效果更为显著;(2)个人框架下,损失信息比收益信息更能促进患者支付医疗欠费;(3)社会框架下,收益信息比损失信息更能促进患者支付医疗欠费。本文研究发现信息助推设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信用就医,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干预方式。本文将信息助推纳入患者医疗欠费研究情境,拓展框架效应研究边界,研究结论为我国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改革提供实践指导,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带来启示,对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息助推,信用就医,医疗欠费支付,田野实验,框架效应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2-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3-11、2024-6-3

拟录用时间:2024-12-13

# 07 #

题目:

行稳方能致远:中国煤炭市场运行特征与价格政策评估
作者:

张赟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苏彤(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王思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摘要:

煤炭作为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贝叶斯结构向量自回归(BSVAR)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煤炭市场的历史形成机制,识别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煤炭市场中的协同作用,指明了煤价“行稳”的意义与途径;随后,基于BSVAR识别的煤炭政策冲击,构建时间序列反事实政策评估模型(Policy-TVAR),评估“双碳”目标下现行煤价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从定价机制的角度厘清了煤炭市场的“致远”之路。研究发现,经济景气引发的需求冲击是煤炭价格趋势的决定因素;煤炭定价机制的调整则会改变特定需求冲击的影响程度,干预短期价格行情的形成。反事实政策评估表明,现行煤价政策工具能够基本满足煤炭市场所承担的经济任务需要,但是,如果考虑“双碳”长期目标,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仍有优化空间。“双碳”目标下应当明确煤炭的角色定位,关注价格冲击源头,当前“长协价+市场价”的定价模式有利于发挥供需信号作用,阻隔供给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传导。在此基础上,应充分重视煤价政策工具对“双碳”目标的支持作用,动态调整煤炭市场化规则,促进煤炭市场与“双碳”能源转型进程有效对接。

关键词:

能源价格,供求冲击,碳达峰碳中和,煤炭定价机制,时间序列估计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8-19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3-4、2024-6-16

拟录用时间:2024-11-15

# 08 #

题目:

悖论式困境、高管认知框架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者:

刘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数智创新与管理实验室) 董久钰(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焦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

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制造企业构筑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路径,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解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3家制造企业的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障碍根源于能力悖论、合作悖论和治理悖论等悖论式困境。当高管能够接受冲突的存在并将矛盾的要素差异化对待时,高管基于“矛盾认知框架”指引企业实施分割适应式数字化转型。而当高管将悖论式困境转化为统一体并整合处理矛盾要素时,高管借助“辩证认知框架”引领企业实施整体共演式数字化转型。由此,本文构建了认知视角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微观机制的理论框架,不仅贡献于数字化转型的文献,还为制造企业如何有效应对转型中遇到的障碍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悖论式困境,认知框架,意义建构,制造企业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4-2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9-6、2024-11-21

拟录用时间:2024-12-25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制造业数据大全

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

上市公司MD&A数字化转型

# 09 #

题目:

以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生产网络模型的重点节能增产行业选择
作者:

傅春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于也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龚六堂(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强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抓手。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技术效率的生产网络模型,分析了生产端的能源技术效率提升对能源总消费和经济总产出的影响,识别出节能增产目标下的重点行业。研究发现,最终消费以及冶金制造、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和现代制造5个生产行业是新发展阶段节能增产的重点,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最终消费和建筑业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本文将能源技术效率提升的节能效应分解为效率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其中,效率效应是减缓我国能源总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考虑了不同中间品投入之间、中间品投入和劳动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其行业异质性,并估计了中国不同行业的替代弹性,提高了节能效应测算的准确性。聚焦重点生产行业和最终消费的节能增产,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建筑领域清洁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策制定还应充分考虑三大效应的行业异质性以及要素替代关系的影响,并加强市场化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产网络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2-19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4-26、2024-6-7、2024-7-23

拟录用时间:2024-12-24

马克相关数据:

世界、全国、各省-投入产出表

各城市-能源消费数据

地级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

# 10 #

题目:

财政金融协同的地方债务管理路径探索——基于城投公司承建专项债券项目的研究
作者:

钱一蕾(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钟宁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一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优化地方债务管理模式需要发挥财政与金融的协同效应。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而城投公司则是专项债券项目的重要承建主体和金融市场的重要融资方,可以为符合收益要求的项目配套市场化融资。两者的结合衔接了财政和金融资源。本文将6.7万个专项债券项目数据、城投公司财务数据和地区经济基本面数据进行匹配,探究了城投公司承建专项债券项目这一模式对于微观企业和宏观区域层面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模式一方面改善了城投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为其带来更多低成本、长期限的债务融资,有助于防范化解城投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政府投资对于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放大专项债券的投资撬动杠杆,提升区域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积极效应能否有效发挥,与专项债券项目的投向领域高度相关。在投资回报情况较好的市政和产业园以及生态环保领域,提质增效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收益情况不容乐观的交通领域,反而导致经营绩效和投资效率的恶化。因此,建议在高质量专项债券项目上,积极探索使用城投公司承建专项债券项目的模式,助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关键词:

专项债券,城投公司,财政金融协同,稳增长,防风险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2-18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4-24、2024-6-4、2024-7-5、2024-7-17

拟录用时间:2024-12-13

马克相关数据:

地级市-城投债数据

地级市-财政收支明细数据

# 11 #

题目:

双重差分法的安慰剂检验:一个实践的指南
作者:

陈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齐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颜冠鹏(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双重差分法所依赖的平行趋势假定本质上不可检验,而处理效应也可能由不可观测的时变混杂因素所驱动,导致潜在偏差。为此,在DID实证研究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安慰剂检验进行证伪检验,或作为替代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时间、空间、混合及外部安慰剂检验。但目前文献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与操作的误区。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DID安慰剂检验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DID设计(含标准DID、交叠DID、一般DID、连续DID、DDD及队列DID),详细介绍了安慰剂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并提出规范化建议。最后,使用团队开发的Stata命令didplacebo,结合经典案例演示了标准DID与交叠DID的安慰剂检验操作。

关键词:

双重差分法,安慰剂检验,证伪检验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1-8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7-15、2024-8-13、2024-9-2

拟录用时间:2024-11-27

马克相关数据:

DID模型案例

# 12 #

题目:

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创新风险和企业研发外包——基于“专利保险试点”政策的微观检验
作者:

孙浦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栾泽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于春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研发外包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创新方式,但其过程中往往存在外部技术泄露的创新风险。本文构建了我国企业研发外包的面板数据,并以2012年实施的专利保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外包。研究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开始后,与控制组企业相比,处理组企业的研发外包支出增长了6.14%~7.53%;(2)通过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检验后,基准回归的结果依然稳健;(3)使用司法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的冲击有效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4)机制分析发现,政策降低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从而对研发外包起到促进作用;(5)进一步分析显示,维权保护同时在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上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外包,并且具体效果与自主研发的情况密切相关。本文对我国企业的研发外包及其面临的创新风险展开了实证研究,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我国企业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微观证据。

关键词:

研发外包,知识产权维权,创新风险,市场竞争,自主研发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0-17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2-20、2024-4-3、2024-7-29

拟录用时间:2024-12-24

马克相关数据:

“知识产权示范”六批试点城市名单DID

地级市专利申请、授权数据

地级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下载链接
需要登录后查看 点击登录
客服一:372574023(QQ)
客服二: macrodata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