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2024年第12期论文、录用周期

会员社区
| 来源:《管理世界》2024年第12期
来源: 《管理世界》2024年第12期

目录

01 标准国际化与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韩剑,朱海,许亚云

02 从“研发”到“市场”:链主企业如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商业化?

邵云飞,等

03 数据驱动如何提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基于数据网络效应视角

马鸿佳,等

04 中小股东诉讼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大股东利益侵占的证据

陈运森,于耀,赵瑞瑞

05 到期债务压力与融资平台举债期限——兼论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

马光荣,等

06 生育假的企业成本与分担机制优化

叶菁菁,等

07 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行为的土地出让收入逻辑

李永友,张真真

08 超越市场不完美:垂直结构中的上游国企效率悖论

陈金至,刘元春,宋鹭

09 相对贫困地区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偏好:来自实地实验的证据

陈叶烽,等

10 不确定性下新兴产业监管的组织学习——以中国电商平台监管为例

蔡泽洲,薛澜

11 电力需求响应信号与新能源制造企业绩效

孙传旺,占妍泓,徐梦洁

12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策略选择:模糊沟通与精确沟通

陈良源,林建浩

# 01 #

题目:

标准国际化与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作者:

韩剑(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 朱海(南京大学商学院) 许亚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标准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国家标准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从国际标准采用和中国标准“走出去”两个角度度量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主要通过质量信号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与内外贸一体化效应3个渠道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国际化对本土企业、高生产率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产品标准、方法标准与基础标准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从标准国际化实现路径的影响看,中国标准“走出去”比被动接受国际标准更能有效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本文研究揭示了中国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演进特征及其对中国出口质量提升的影响路径,进而为增强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找准政策发力方向。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标准国际化 ,质量信号效应 ,技术创新效应 ,内外贸一体化效应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1-8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2-4、2024-5-14

拟录用时间:2024-10-30

马克相关数据:

中国海关出口产品质量2000-2016年

世界各国数据库

# 02 #

题目:

从“研发”到“市场”:链主企业如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商业化?
作者:

邵云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燕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谭文(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链主企业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问题日益凸显,链主企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京东方的纵向案例研究,构建了链主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的过程模型,揭示了链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的交互过程机理。研究发现:链主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经历市场启航、市场扩张、市场领先3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商业化路径,并形成了“认知—行为—能力—结果”的内在实现逻辑。在市场启航阶段,聚焦于技术提升,采取“需求驱动的市场渗透”策略,通过技术吸收能力满足市场初步需求;在市场扩张阶段,聚焦于市场适配,采取“市场驱动的多元发展”策略,通过协同创新能力拓展市场应用;在市场领先阶段,聚焦于产业协同,采取“场景驱动的业务创新”策略,通过敏捷适应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之间存在耦合交互关系,且呈现“拉动式→迭代式→联动式”的跃升,最终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耦合交互系统。本研究有效解码了链主企业如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商业化的难题,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商业化 ,链主企业 ,新质生产力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2-23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4-29、2024-6-7、2024-7-8、2024-8-7

拟录用时间:2024-11-15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

上市公司专利数据明细

# 03 #

题目:

数据驱动如何提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基于数据网络效应视角
作者:

马鸿佳(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王春蕾(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李卅立(南卡罗来纳大学达拉摩尔商学院) 肖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当前业界及学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已发现数据驱动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有促进作用,但对具体作用机制缺乏分析。本文在明确数据驱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厘清数据驱动提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的机制,并进一步阐明该机制在数字交易平台与数字创新平台中的区别。本文认为:(1)数据驱动是数据、机器学习算法与算力和人3种要素协同作用释放数据价值的过程;(2)数据驱动提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的机制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据驱动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多种主体持续互动,形成数据网络效应;第二阶段,数据网络效应促进数字平台规模化和差异化,提升生态系统竞争优势;(3)上述机制在数字交易平台与数字创新平台间存在差异,数字交易平台在第一阶段启动成本更低、用户和互补者互动更多,在第二阶段更多通过规模化提升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数字创新平台在第一阶段涉及数字平台企业和互补者互动更多,在第二阶段更多通过差异化提升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本文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利用数据驱动提升竞争优势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数据驱动 ,竞争优势 ,数据网络效应 ,多主体互动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2-2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3-3-6、2023-5-4、2023-7-10、2023-7-31、2024-1-10

拟录用时间:2024-3-28

马克相关数据:

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明细数据

企业数据资产化221个词频统计

# 04 #

题目:

中小股东诉讼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大股东利益侵占的证据
作者:

陈运森(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 于耀(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赵瑞瑞(北京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本文立足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私人实施机制,手工搜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诉讼数据,检验中小股东诉讼的实际治理效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诉讼具有增量治理效应,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中小股东诉讼强度发现,原告涉案人数、涉案金额以及案件关注度越高,治理效应越强;此外,中小股东诉讼的治理效应因企业内部股权结构、治理特征、外部治理环境和所处行业特征的不同而变化。事件研究发现,被中小股东诉讼的公司股价会经历显著的下跌,而市场反应越负面,中小股东诉讼的治理效果越明显。基于中小股东诉讼特征分析发现,当中小股东诉讼的案件诉由直接与大股东利益侵占相关、被告包含公司的大股东、受理法院是金融法院时,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法律基础建设对提升中小股东诉讼的治理效应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结果表明中小股东诉讼对大股东利益侵占具有实际的治理作用,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监管及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股东诉讼 ,证券监管 ,投资者保护 ,大股东利益侵占

# 05 #

题目:

到期债务压力与融资平台举债期限——兼论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
作者:

马光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窦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聂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胡赟之(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弗拉格勒商学院)

摘要:

本文研究到期债务压力对地方债务期限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压力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其新发行债务期限;而显性债务到期压力对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则无此影响。进一步地,融资平台远期到期的债务负担不会对当前举债期限产生负面影响。对期限溢价的分析显示,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压力增加会导致较长期债务的利差相比较短期债务上升更多,即强化了正向期限溢价。这些发现表明,当下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部分是前期融资期限错配导致的债务集中到期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而这一问题又根植于融资平台的公益性、长周期投资与非政府信用融资之间的错配。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务置换不仅有助于降低平台到期债务压力对举债期限的负向作用,还能直接拉长平台债务期限,从而显著降低风险。本文揭示了地方债务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和影响,为正确认识和化解当前地方债务风险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到期债务压力 ,融资期限错配 ,债务期限 ,流动性风险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2-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5-31、2024-7-29

拟录用时间:2024-11-15

马克相关数据:

地级市-城投债数据

企业风险投资、融资事件数据

# 06 #

题目:

生育假的企业成本与分担机制优化
作者:

叶菁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周骁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邹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甘犁(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摘要:

生育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构造包含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一般均衡模型,刻画出企业负担的生育成本通过就业风险传递的作用路径,为企业劳动力需求缩减和劳动者休假利用不足的双重困境提供了理论解释。利用2016年生育假政策调整强度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本文提供了企业负担生育成本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显示,企业负担成本的来源不仅包括工资补偿的直接成本,也包括岗位空缺引致的间接成本;劳动要素调整还伴随着企业生产总值下降和生产效率损失。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生育假充分落地的政策目标下,需政府补足的资金缺口与企业缴费金额的分担比例约为1∶2.7。本文不仅拓展了劳动保护政策成本分担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生育假政策的企业成本效应,对完善生育成本在政府—企业—家庭中的“三方分担”机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育成本 ,成本分担机制 ,生育假政策 ,劳动力需求 ,企业用工成本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0-13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1-17、2024-3-11、2024-5-15、2024-6-26

拟录用时间:2024-10-24

马克相关数据:

人口生育老龄化政策数据表

# 07 #

题目:

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行为的土地出让收入逻辑
作者:

李永友(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张真真(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嘉兴大学商学院)

摘要: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前提是精准识别地方政府行为逻辑,这也是健全地方政府治理激励机制的关键。本文聚焦中国2008~2019年期间市级政府的撤县设区行为,尝试通过呈现从目标到行动的完整逻辑链条,建立一个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识别策略,以验证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追求土地出让收入的行为逻辑。实证结果证实,市级政府为了扩大土地出让收入,通过撤县设区这种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撤并县的管理权集中,在此基础上利用其城市发展规划权,对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空间再配置,将更多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到土地溢价更高的中心城区用于商住开发。同时,其通过推动空间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撤并县)房地产价格的联动。本文基于市级政府撤县设区行为逻辑的研究丰富了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场景,拓宽了财政管理权集中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健全地方政府改革激励机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撤县设区 ,行为逻辑 ,空间配置 ,中心—外围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4-1-21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3-13、2024-5-24、2024-7-26

拟录用时间:2024-10-8

马克相关数据:

行政区划变更数据

# 08 #

题目:

超越市场不完美:垂直结构中的上游国企效率悖论
作者:

陈金至(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 宋鹭(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

摘要:

市场不完美的存在是政府调控发挥作用的前提。结合危机中国企逆势扩张及其微观效率下降的基本事实,本文认为,在国企与非国企分别主导上、下游产业的“垂直结构”中,为了消除市场不完美导致的资源错配,上游国企难以避免周期性的“微观失效但宏观有效”的“效率悖论”。理论分析显示:(1)市场不完美抑制了下游行业对上游生产的中间品的需求,虽然分散均衡中各行业的微观效率相同,但此时上游行业的产出相对不足;(2)在全局最优均衡下,虽然上游扩张和更多的中间品供应能够提升宏观效率,但也损害了上游国企的微观效率;(3)垂直结构的强化和市场不完美的加剧使得上游国企更容易出现“效率悖论”。企业和省级层面的实证检验亦支持了上述结论。进一步地,模型分别从引入中游部门、上游垄断、政府补贴、下游国企和资本积累五方面进行了拓展,从而在强化了核心结论的同时,丰富了研究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从推动国民共进、综合评价国企效率和打通供应链堵点这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不完美 ,垂直结构 ,上游国企 ,效率悖论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0-24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1-17、2024-3-13、2024-4-15、2024-6-17、2024-7-29

拟录用时间:2024-11-15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上下游、客户数据匹配

上市公司-历年供应商、客户明细数据

# 09 #

题目:

相对贫困地区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偏好:来自实地实验的证据
作者:

陈叶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杨雯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罗干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王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李飞(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差异可能会强化相对贫困地区本来的弱势地位。为了剖析我国相对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困境,本文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实地实验,从教养方式的视角讨论家庭互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进而探讨改善相对贫困地区儿童行为模式的潜在有效措施。我们在位于武陵山片区的湖南省X县招募450对家庭配对样本,在真实可控的实地实验环境中创造性地刻画了家长和儿童的行为以及家庭内部的互动,从而分析家长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决策的影响。实地实验结果表明,第一,大多数家长使用权威型教养干预,注重通过教养过程来实现对儿童行为偏好的影响,使用专断型教养干预的家长和不干预的放任型家长较少。第二,家长自身行为偏好的“身教”和权威型家长的“推荐”对儿童行为偏好的影响最大,儿童不仅积极回应权威型教养干预,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偏好。第三,儿童信念准确度影响着家长行为偏好信息的作用,儿童对家长行为偏好的信念越准确,家长行为偏好的榜样作用越明显。第四,针对家长端的信息干预显示,向家长提供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家长调整自己教养干预在数量和方式上的选择,这意味着引入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够切实帮助相对贫困地区的家长提升其教养干预能力和教养内容质量。

关键词:

教养方式 ,儿童行为偏好 ,有偏信念 ,信息干预 ,实地实验室实验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0-31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1-2、2024-3-28

拟录用时间:2024-10-30

马克相关数据:

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摘帽数据

# 10 #

题目:

不确定性下新兴产业监管的组织学习——以中国电商平台监管为例
作者:

蔡泽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对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进行有效监管是全世界监管者面临的难题。过去十多年,中国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走在国际前列,也带动了中国新兴产业监管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信息收集的困难,鲜有研究去反映这一实际过程,尤其缺乏对中国监管机构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系列深度访谈获取的大量一手数据,结合历史资料,为认识中国监管机构和监管体系提供了实证基础。本文选取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监管实践为背景,以主要监管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监管机构对新兴产业作出监管回应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对新兴产业的监管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下监管机构通过组织学习作出监管回应的过程。伴随产业发展和监管机构组织学习的过程,监管机构感知到的主导不确定性类型发生变化,面对产业实质、行动策略和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监管机构对应采取整合性、互动性和制度性等主要组织学习模式加以应对,形成差异化的监管回应。在中国监管体系中,除新兴产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外,被监管企业、横向和纵向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宏观决策层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对监管机构的组织学习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一方面监管机构要持续加强组织学习,另一方面在整体监管思路上要妥善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新兴产业监管 ,电商平台 ,不确定性 ,组织学习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4-25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3-9-7、2023-12-25、2024-3-29

拟录用时间:2024-9-24

马克相关数据:

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

地级市-未来产业水平数据

# 11 #

题目:

电力需求响应信号与新能源制造企业绩效
作者:

孙传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占妍泓(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梦洁(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摘要:

在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加速向“源网荷储”智能互动转变。这既突出了电力需求响应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能源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聚焦尖峰电价机制这一强烈的需求响应信号,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的改进应用以及风电和光伏制造业样本考察了电力需求响应信号对新能源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尖峰电价机制显著改善了风电和光伏制造企业的经营绩效。其背后机理是:尖峰电价机制一方面释放了风光制造市场的需求扩张信号,推动企业增加投资以拓宽市场,实现规模上的扩容发展;另一方面,也传递了风光制造产品的需求偏好转变信号,激励企业加快数字创新以提升供给质量,实现技术上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分析表明,尖峰电价机制释放的市场信号越强,或风电和光伏设备产品的市场潜力越大,尖峰电价机制对风光制造企业绩效的改善作用就越明显;当企业面临的创新压力更大,或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更强时,尖峰电价机制的绩效提升作用也更加突出。本文不仅为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价机制提供了学理支持,而且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思路启示。

关键词:

需求响应信号 ,新能源制造业 ,企业绩效 ,尖峰电价机制 ,双重机器学习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12-3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5-11、2024-7-26

拟录用时间:2024-10-10;网络首发时间:2024-10-25

马克相关数据:

上市公司-制造业数据大全

# 12 #

题目: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策略选择:模糊沟通与精确沟通
作者:

陈良源(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林建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摘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政策沟通作为预期管理的主要手段,经常面临着精确沟通和模糊沟通的策略选择难题。本文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下使用信息区间建模方式刻画央行沟通的模糊特征,考察模糊沟通作用于信息偏差、学习偏差以及预期偏差3个环节,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此,通过数值模拟探究模糊沟通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研究发现,第一,当央行掌握的信息质量优于私人信息时,精确沟通能够更好地引导公众预期,而模糊沟通会阻碍公众认知并降低学习效率,进而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二,当央行受到低信息质量和高经济不确定性约束时,适度模糊沟通能够避免公众对噪声的过度反应,有助于减少错误引导和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福利损失。第三,适度模糊沟通要求信息区间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区间过大则无法发挥预期引导作用,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本文首次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中刻画模糊沟通策略,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模糊沟通 ,适应性学习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录用周期:

收稿时间:2023-7-10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4-1-24、2024-7-18、2024-9-18

拟录用时间:2024-11-13

马克相关数据: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

中国省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客服一:372574023(QQ)
客服二: macrodatas@163.com